19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成功案例

2196体育官网入口023年度碳中和政策周报汇编(2023年4季度)

更新时间:2024-09-02 01:13点击次数:
 【编者按】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领域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和各行各业各地扎实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脚步。迄今,碳中和周报已累计发行126期。  2023年,通过50多篇碳中和周报,累计超12万字,我们记录了过去一年碳中和领域的一系列大事件。  2024年春节开年,21世纪经济报道将2023年碳中和12万字记录,分成碳中和政策周报和绿色金融周报

  【编者按】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领域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和各行各业各地扎实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脚步。迄今,碳中和周报已累计发行126期。

  2023年,通过50多篇碳中和周报,累计超12万字,我们记录了过去一年碳中和领域的一系列大事件。

  2024年春节开年,21世纪经济报道将2023年碳中和12万字记录,分成碳中和政策周报和绿色金融周报两大类,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理成2023年季度汇编,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留下宝贵的印记。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在过渡期内,进口商进口适用CBAM的商品仅需要履行报告,而不用实际购买CBAM证书。根据欧盟要求,进口商的报告义务包括进口有关商品的数量、原产国、商品编码、商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等内容。但在正式实施阶段,如果进口商进口适用CBAM的商品,需要为该商品所隐含的碳排放量购买CBAM证书。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实施细则说明了货物进口商涉及的义务,以及计算进口货物生产过程中释放温室气体数量的过渡方法。目前,欧盟CBAM征收范围仅局限于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6个率先覆盖的行业。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欧盟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关税开始实施,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都将导致出口产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2023年10月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建立健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形成林业碳汇核算基准线和方法学。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制定林业碳汇管理办法,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统一天然林管护和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政策。

  鼓励各地结合生态保护贡献、生态区位重要程度、森林管护难度等因素探索实行差异化补偿。实行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明确分级保护、差异化利用措施,保障权利人权益,促进林权价值增值。鼓励地方通过租赁、赎买、合作等方式妥善处置重要生态区位内的集体林,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林权交易服务、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绿色贷款统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林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探索基于碳汇权益的绿色信贷产品,符合条件的可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或以林权作为担保发行债券。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集体林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的重要资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0月8日,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第119次会议上审批通过,正式成为清洁发展机制(CDM)第124个大型方法学。该方法学由上海环交所联合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开发。

  此次可再生能源制氢方法学适用于由可再生能源或混合电力支持的电解水制氢项目,相较于传统高排放制氢工艺,可再生能源制氢减少了制氢过程中的排放量,从而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该方法学将直接助力可再生能源制氢企业开发碳资产,改善项目收益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工艺的应用,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氢能产业绿色化和规模化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方法学的通过,填补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的空白,也为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碳定价制度,加速产业的发展。

  2023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专栏提出算力绿色低碳行动。一是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算力碳效模型等研究,开展绿色低碳算力园区评价,发布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二是构建算力中心、算力应用“碳中和等级”能力指标体系,开展算力设施、算力应用碳效核查与评估。三是引导供电、制冷、服务器、网络、存储等产业链各环节梳理核算碳足迹,发布创新低碳产品与解决方案目录,推进算力应用全产业链节能减排。重点任务包括,一是提升资源利用和算力碳效水平。二是引导市场应用绿色低碳算力。三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0月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谈。会议为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要求,双方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重点议题及《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确定的务实合作领域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商定将继续加强沟通协调,组织相关部门、企业、专家等进一步开展交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及COP28成功举办做出贡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美两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气候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应对气候挑战也承担者更大的责任,今年来,两国已就气候问题多次开展会谈,两国在气候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2023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文中提到,到2025年,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绿色航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形成一批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支撑绿色航空生产体系、运营体系建设。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国产民用大飞机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舒适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发展绿色航空制造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一轮航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航空制造业未来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2023年10月10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强调几点,一是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科学研究,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实施系列重大科技行动。二是夯实美丽中国建设人才保障,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完善科技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保障,强化国家级和部级科技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四是提高生态环境科技服务水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态环境科学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面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023年10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开启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2023年度案例征集。希望通过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绿色金融先锋企业)2023年度竞争力案例,来鼓励和推动企业的减排行为,并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典案例进行广泛传播,作为广大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参考样本,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低碳相关政策提供实践依据,也为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完善贡献企业的力量。

  本次活动主要征集以下几种类型案例,一是碳中和先锋企业: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新目标之下,将推出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2023年度竞争力案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企业(包括中国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及其中国子公司、合资公司等),在降碳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以及设置减排相关管理岗位的,将纳入评选范围。

  二是绿色金融先锋企业: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新目标之下,基于绿色金融的重要使命和先进做法的示范作用,推出首席气候官·绿色金融先锋企业2023年度竞争力案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在绿色金融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做出突出贡献的,以及设置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岗位的,将纳入评选范围。

  三是首席气候官:针对以上所有类型企业中,负责领导、推动本企业绿色低碳及可持续业务的管理者,其中带领企业为绿色低碳做出巨大贡献,在企业相关战略、业务、技术等层面做出重大决策、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广泛影响力的,将作为2023年度首席气候官案例,纳入评选范围。

  所有申报单位可按要求填写“碳中和先锋企业”和“碳中和先锋绿色金融企业”(2023)申报表,以及首席气候官推荐表。金融行业申报单位填写绿色金融先锋企业2023年度竞争力调研问卷;非金融行业申报单位填写碳中和先锋企业2023年度竞争力调研问卷。请在2023年11月3日截止日期前将报名表及案例发送至邮箱:,完成案例报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发展不是一句口号,是未来发展必由之路,但转型之路艰难,过程注定面临很多难题和风险挑战,因此做得好的企业、个人树立榜样尤其重要。本次案例征集重在鼓励优秀企业及个人在绿色转型方面作出表率,并为广大企业提供绿色转型经验。

  2023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活动部部长贾斯汀·特卡琴科在京共同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将通过援助巴新方1.5MW+0.5MW光储一体项目、200套太阳能路灯、1套雨水净化设备并共同编制低碳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方式共同建设塔里低碳示范区,帮助巴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双方合作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项目是落实我国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具体举措,被纳入此次巴新总理访华的重要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近年来,中国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为包括巴新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帮助,为相关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切实的帮助,此次发起的行动也将同其他国家一起为生态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2023年10月中旬,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航空运输业新规:所有从欧盟机场起飞的航班,无论其目的地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外部,都必须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煤油混合的燃料。

  据相关报道,该航空运输业新规要求:到2025年,欧盟机场起飞的飞机所用可持续航空燃料需占总燃料的2%,到2030年占比需达6%,到2035年占比需达20%,到2050年占比需达70%。欧盟理事会称,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是航空脱碳的关键举措之一,新规旨在推动航空运输业达成欧盟2030年减排目标和2050年碳中和目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019年12月,欧委会发布《欧洲绿色新政》,被视为欧盟针对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此后,欧盟在立法保障、政策规划、资金支持方面出台系列措施,推动落实“绿色新政”。此次航运业新规是欧盟推进产业政策调整的举措之一,是欧盟向航空脱碳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3年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直接涉碳类和间接涉碳类相结合、国家统一推行与机构自主开展相结合的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分步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碳相关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等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各类制度协同促进、认证市场规范有序、应用采信范围广泛、国际合作互认互信的发展格局,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认证技术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意见明确了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制度供给,规范认证措施。

  2023年10月18日,中国在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既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给出了中国方案。中方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对加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各方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2023年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查报告及与核查有关重点工作要求。其中指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通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通知要求每年3月31日前,组织重点行业企业编制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分别核算报告企业层级排放总量和设施层级排放量),并通过管理平台报送排放报告和支撑材料(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于2023年11月17日前完成)。各重点行业企业应按照通知公布的最新版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核算与报告。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其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2年度各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我国部分重点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该方案出台利于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同时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且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文件分为八章内容,分别为总则、项目审定与登记、减排量核查与登记、减排量交易、审定与核查机构管理、监督管理、罚则和附则。

  其中总则部分提到,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以下简称注册登记机构),组织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注册登记系统)。注册登记机构负责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通过该系统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注销申请,记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相关信息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登记、持有、变更、注销等信息。注册登记系统记录的信息是判断核证自愿减排量归属和状态的最终依据。注册登记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登记的具体业务规则,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文件的公布标志着CCER重启步伐已经越来越近,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为实现“双碳”注入强大推力。

  2023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部门要聚焦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联合对碳排放核查检验检测机构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施重点抽查。发现跨省级行政区开展业务的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线索的,由业务委托地省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资质认定获取地同级相关部门进行查实并反馈检查结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环境监测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此次重点抽查将进一步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推进检验检测行风建设,提升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环境监测质量和标准。

  2023年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指出,扩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覆盖范围。用能产品设备的工业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商用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6大类22种产品设备基本实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全覆盖,进一步支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通知》指出,稳步提升节能降碳要求。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划分为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档,准入水平为相关产品设备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效水平门槛;节能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2级,与能效准入水平相比,更符合节能降碳工作要求;先进水平不低于现行能效1级,是当前相关产品设备所能达到的先进能效水平。以能效水平为重要依据,加快研究制定相关产品设备碳排放指标,综合评价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水平,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夯实基础。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知》鼓励相关企业实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引导消费者选购能效先进水平设备,对于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重点用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

  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等4项方法学,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是指导特定领域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据。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各类社会主体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方法学,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按照方法学等核算核证后可以在市场出售并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此外,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关工作事项安排的通告》。报告指出,第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承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注销等工作,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第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成立前,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第三,2017年3月14日前已获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于2024年12月31日前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2025年1月1日起不再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4项方法学在参考国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通行规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我国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既与国际接轨,也针对中国具体情况强化了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明确了审定与核查关键环节,有助于产生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碳信用。同时,通告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登记、交易和结算活动,为做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工作做出指示。

  2023年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到2030年,绿氢炼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完成工业化、规模化示范验证,建设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支撑2030年前全国碳排放达峰。在重点任务中提到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具体为引导炼油过程降碳。积极引导清洁能源、绿电替代,推进现有燃煤自备电厂(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研究供热在炼油过程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公用电、集中供热、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电源开发综合效益;推进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炼油企业加快CCUS示范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

  支持制氢用氢降碳。推动炼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指导意见》从我国炼业实际出发,系统部署了相关工作,将有力指导炼业推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3年10月26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发布了《大气中国202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常规污染物年评价浓度的均值都能达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除臭氧(O3 )外,其他五项主要空气污染物整体年评价浓度均进一步下降或持平;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0.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首次196体育官方网站降低到1%以内。从不同污染物的达标情况来看,PM2.5和PM10达标城市比例继续提升,NO2首次实现100%城市达标,SO2、CO连续第四年实现100%城市达标,多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表现良好。

  整体表现虽然良好,但是分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2022年整体PM2.5浓度均未改善。此外,继2020年-2021年,全国整体O3年评价浓度连续两年下降后,2022年再度出现反弹。《报告》提到要加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引领作用,全国碳市场工作稳步推进,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报告》记录并分析了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每年对重点城市进行空气质量管理排名,通过采取综合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城市治理空气污染付出的努力及其成效,对激励城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0、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首次公开亮相,回应碳市场扩容、CCER等线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亮相,并答记者问。夏应显曾任原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担任“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多项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文件的谈判工作,有着丰富的环境外交谈判经验,被业内誉为资深环境外交官。

  关于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夏应显表示,优先纳入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大、数据质量基础好的行业,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对于CCER启动,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通过制度建设打通项目和减排量申请渠道,生态环境部已首批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项目方法学,未来将逐步扩大市场支持范围。

  对于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夏应显介绍,近期配额价格整体呈上扬态势,维持在80元/吨左右,碳价适度上涨体现了碳价的市场属性。目前,全国碳配额价格水平基本反映了我国的减排成本,符合中国当前实际。此外,本次发布会还宣布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将于10月28日至29日在山东济南举办,论坛上将命名授牌第七批10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5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还阐述了中方关于11月底即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年度报告》表明,中国一方面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一方面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深化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表明中国关于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中方始终全力支持东道国阿联酋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大会,确保COP28延续并深化“共同落实”的主题,以首次全球盘点为契机,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

  碳交易体系、推进相关政策实施和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毅力。22、中方: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承诺率先大幅减排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部长级预备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各方就COP28预期成果,特别是全球盘点、损失和损害、减缓、适应、资金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团与会并发言。

  中方就关键议题全面阐述了相关立场和主张。中方指出,各方应以COP28完成首次全球盘点为契机,按照《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原则及制度安排,聚焦务实行动,强化团结合作,推动公正绿色转型。统筹协调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承诺,率先大幅减排,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履约能力,推动损失和损害

  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生产,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投资。23、国家能源局:规范组织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

  2023年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强垄断环节监管,督促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电网企业相关部门规范组织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推动解决厂网之间突出问题,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成员合法权益,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2023年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省下达指标,为全市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在全国、全省先行示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2023年10月16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对《天津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优先开展绿色出行、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和申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结合自身优势领域开发碳普惠方法学,并向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备案。

  碳普惠项目的开发主体可作为项目业主参与项目审定和项目减排量核证、备案、交易等活动。个人可以按照自愿原则委托碳普惠项目运营机构,代理其参与减排量核证、备案、交易等活动。探索与国内其他省市地区建立碳普惠跨区域合作、共建与联通机制。依托天津市现有碳排放权管理系统建设碳普惠服务平台,逐步增加碳普惠减排量的备案、签发等功能,推动碳普惠服务平台与市信息资源平台共享交换数据。核证减排量可以通过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交易196体育官网入口。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通过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自愿购买核证减排量实施碳中和,履行绿色低碳社会责任。

  2023年10月23日,江西省发改委印发《江西省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创建60个左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将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技术成果将转化应用。

  《方案》明确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类包括源头减碳类、过程降碳类和末端固碳类三大类。其中,源头减碳类包括光伏产品研发制造与示范应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过程降碳类包括先进钢铁及有色冶炼集成创新与流程优化、先进化工示范、可再生能源与石化化工生产系统耦合、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转型示范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末端固碳类包括石化、

  、煤电、钢铁、建材等行业建设若干全流程规模化碳存储示范项。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0月26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四川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全省有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指明路线。《实施方案》主要目标分为“十四五”、“十五五”“两步走”。“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工业增加值

  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9.5%。“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保全省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实施方案》提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科技变革、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等六大重点任务。同时,《实施方案》提出两项重大行动,分别为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助力全社会达峰行动。重点行业达峰行动涵盖了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

  、造纸、纺织、电子、装备制造等八大行业。助力全社会达峰行动则将从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大绿色低碳装备供给、加大绿色低碳交通工具供给、加大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供给等四方面开展。其中加大绿色低碳交通工具供给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达80万辆;到2030年,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25%和20%以上。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0月27日,广东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印发《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方案》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逐步建立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备的电力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系统效率提升,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参与市场交易和容量补偿等机制;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输电权交易机制、容量市场;探索开展电力期货和电力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建立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电力市场与一次能源、碳排放等市场的良好衔接。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6、东北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2023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加强生

  2023年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配套产业;推动投融资便利化,完善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推动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确保有利于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有序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2023年底,争取全国大部分省份/地区具备电力现货试运行条件。

  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参与市场,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加强现货交易与辅助服务衔接,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调频辅助服务费用可向用户侧疏导;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机制,推动开展各类可靠性电源成本回收测算工作,煤电等可靠性电源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较低的地区可结合测算情况,尽快明确建立容量补偿机制时间节点计划和方案,探索实现可靠性电源容量价值的合理补偿。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1月3日至4日,第二十四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日本环境大臣伊藤信太郎、韩国环境部部长韩和真分别率团出席会议,交流本国环境政策及最新进展,并就共同关心的区域和全球环境议题交换意见。会议审议了《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2021-2025)》实施情况,通过并共同签署《第二十四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公报》。

  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着重推进下述三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3060”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实施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二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作为COP15主席国,持续推进“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COP15大会各项决定有效落实,全力支持COP28取得成功。

  2023年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关于建设目标方面,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提出到2025年,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关于实施方面,一是确定试点名单,首批在15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并将根据首批试点推进情况,组织开展后续试点建设;二是编制实施方案;三是开展试点建设,组织各试点城市和园区按照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加强总结评估;五是做好经验推广,及时梳理总结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推动转化为地方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

  2023年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这是我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在主要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有效提升,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据悉,本届进博会以“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为目标,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可覆盖本届进博会展前、展中、展后期间的全部用电量,也标志着进博会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预计可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1月8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96体育官网入口,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全面展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

  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表了题为“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的主旨演讲。王金南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45亿吨(全球最高),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国家级碳市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全流程制度框架和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制度体系与各项技术方法不断完善、碳市场数据质量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碳价格发现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提升等五大成效。

  “目前,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均价42.8元/吨,2021年至今均价58元/吨,2023年10月突破80元/吨,碳价格稳中有升,未出现剧烈波动,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王金南表示,作为一种激励驱动的市场化环境管理政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惩罚机制是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全国碳市场通过优化配额分配方法,优化碳排放资源配置作用初步显现,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初见成效。

  2023年11月13日至14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2023年度第三次会议。会上,中方在今年3月和6月提案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有待多边讨论的政策问题》提案。提案聚焦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的政策问题,提出若干需要在多边开展专题讨论的具体问题。

  提案指出,在探索通过贸易政策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过程中,碳边境调节机制将碳排放、碳强度和碳足迹等环境政策工具指标与加征关税或边境调节等贸易政策相结合,并以单边方式推进,引发了较大争议。相关多边讨论应当确保开放、非歧视和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同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2023年11月15日,中美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

  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针对即将召开的COP28,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2023年11月15日,2023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回顾与展望,聚焦国家、行业等层面的低碳转型,探讨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创新打破碳排放空间有限对发展的约束。尽管初期会面临许多压力,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超过预期的增长动能,使增长与减排相互冲突关系转化为相关协同且共赢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刘世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创新型碳替减,通过低碳、零碳技术替代传统高碳技术以达到减碳目的。他提议,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16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活动,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

  ,或在能源生产活动中采取能效提升、低碳电力、燃料/原料转换等减排技术和措施;也包括能源需求端的:在能源需求侧采取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燃料/原料转换等需求侧响应技术和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等。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3年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来访的欧盟委员会税务和海关同盟总司长杰拉西莫斯·托马斯就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碳市场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此次活动是落实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共识的具体行动。双方围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出台背景、制度设计、过渡期实施细则等技术问题交换了看法。

  中方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效。中方高度关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进展,表达了对欧盟以单边措施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疑虑和关切,希望与欧方通过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等相关国际双多边渠道,进一步开展对话,消除疑虑回应关切。中方愿与欧方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领域继续开展交流合作。

  纳入CCER2023年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通过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体系、发展路径,逐步形成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为继续扩大生物柴油等绿色液体燃料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023年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11月24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扎实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等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切实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共同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氛围。

  2023年11月24日,中法碳中和中心正式启动。中法人文交流机制中方牵头人、外交部部长王毅同法方牵头人、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共同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王毅指出,半年来,在中法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法碳中和中心从构想变为现实,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正式启动,发出中法加强绿色科技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8年前,中法携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历史性的《巴黎协定》。近日,两国元首就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协调立场,再次展现出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意愿。中方愿同法方一道,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双方合作开辟新前景、赋予新动能,让科技新成果造福全人类。希望两国专家们集众智、聚合力,发挥好中心的平台作用,为两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11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196体育官方网站见》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推动城市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提升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意见》强调促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能发展。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减少生态空间占用。推广绿色施工,重视施工后期生态修复,推进废旧建材、项目渣土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已建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鼓励开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的碳排放核算工作。

  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博士(Dr. Sultan Al Jaber)在开幕式上宣布,COP28已达成了关于“损失与损害”基金的里程碑式协议,该协议将帮助到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各国同意基金先由世界银行托管4年,基金将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并在下一届COP上确定基金的董事会及其他细节安排。

  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出台2023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赵柯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出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将在迪拜世博城蓝区举办“中国角”系列活动。“中国角”设立开幕日、青年日、减缓日、技术和资金日、适应日、合作日、可再生能源日、数字化转型日和企业日9个边会主题日,并设置多个地方、行业专场。

  “中国角”会场设在中国代表团办公室的一层(B5区58栋),分为两个会议区和一个展览展播区。中国相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产业协会、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将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等内容,总计将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

  2023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在指出,全球盘点成果应包括四方面要素。

  一是对标并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原则和制度安排。全面表述《巴黎协定》“2以内、力争1.5”的温控目标,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措施。客观反映发达国家历史排放情况,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应落实率先减排义务,大幅提前并显著早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匹配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2023年11月6日,广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跃升,燃料电池

  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万辆,年供氢能力超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2023年11月30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武汉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运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武汉市规模化家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武汉市基于电力需求响应的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首批方法学的发布为武汉市碳普惠减排项目或个人碳减排场景的核算核查提供了依据。

  分布式光伏项目运行方法学适用于武汉市行政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运行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要求单点并网装机容量应小于6兆瓦。家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法学适用于武汉行政区内的规模化家禽养殖场、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要求蛋鸡养殖场规模在5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规模在10万只以上。居民低碳用电方法学针对的是个人低碳行为,其减排量的核算、核查和登记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和碳普惠登记平台在线完成,居民可实时通过“武碳江湖”查看个人碳账户中的碳普惠减排量数据。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单位以“克二氧化碳当量(gCO2e)”计,累积至1吨后可入市交易。

  2023年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在迪拜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在会上透露,中国政府准备在2025年提出到2030、2035年《巴黎协定》中国自主贡献的新目标及新举措。

  强调,政府提出的目标要落实,关键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企业的行动才能真正使我们向目标接近或者达到目标,所以说企业家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还要技术创新,这个创新就需要企业在这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只有企业家转变生产方式,把供应链真正绿色化,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他提到,最近中美达成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这个声明当中,中美要建立联合工作组,工作组的内容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最需要的四个领域:第一个是能源转型;第二个是循环经济;第三个是要建立中国和美国省州城市之间的合作,通过地方政府的合作实现各国政府的整体目标;第四个是加强甲烷的排控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从1995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到如今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始终积极承担着对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应有的责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2025年提出到2030、2035年《巴黎协定》自主贡献新目标这一举动,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2023年12月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公布了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GDA)。GDA主要分三部分:迅速扩展未来的能源系统,使当今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采取行动。

  在未来能源系统方面,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至少达到11000千兆瓦,并将全球能源效率改善的年均速度提高一倍,达到4%以上。同时,通过阿联酋氢意向声明,27个国家已经同意认可全球氢能的认证标准,并开启低碳氢的全球贸易。

  绿色经济,对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全球脱碳加速计划旨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大幅减少排放,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加鲜明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3、生态环境部发布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2023年12月5日,为支撑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与新污染物治理等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27-2023)、《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28-2023)、《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29-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氨和氯化氢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J 1330-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 1331-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 1332-2023)、《水质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333-2023)、《土壤和沉积物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334-2023)等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2023年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工作安排,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广州、深圳、杭州、青岛、长沙、太原、沈阳、张家口等25个城市,以及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黑龙江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

  区设立全国碳交易机构2023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196体育官网入口、经验分享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设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允许临港新片区内企业以加工贸易或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以船供为目的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符合条件的仓储设施可以同时具备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功能。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氢能核心技术攻关与标准体系建设,允许依法依规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开展滩涂小规模风电制氢,完善高压储氢系统。

  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设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这一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优化排放资源的配置。6、赵英民:中海共同推动构建清洁美好的未来

  2023年12月8日,为落实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峰会有关倡议,中国—海合会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成功举办。COP28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英民指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方。中海气候变化研讨会是落实中国—海合会峰会上领导人倡议的重要举措。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共同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与低碳发展机遇,双方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经验交流、深化绿色务实合作正当其时,在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氢能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中海双方应立足构建绿色高质量伙伴关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共同推动构建清洁美好的未来。

  风能发电等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助力开发当地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海合会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7、中国牵头发起昆蒙框架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9日上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自然日主题活动上,中国宣布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并正式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去年12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作为主席国引领推动达成的包括昆蒙框架在内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揽子决定,历史性确定了3030目标,历史性决定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并历史性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立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

  黄润秋在会上宣布,中方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同时,为进一步凝聚各方落实昆蒙框架的政治意愿,中方宣布正式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他表示,相信这是一系列务实行动的重要体现,期待并欢迎更多的缔约方和利益相关方加入,汇聚合力共同推动落实昆蒙框架。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9日,正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进入到关键阶段。当天下午,中国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就外界关心的大会热点问题及中方立场答中外记者问。

  对此表示,中美在大会之前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这个声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此次COP28可能出现的一些争议焦点,中方希望中美共同合作能够找到一些方法,达成最终的方案。在化石能源争议议题上,中方提出了建议,在能源转型这一环节,中方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中方现在正在跟各个主要国家、主要集团进行密集磋商,希望找到一个明确的、正确的未来方向,体现最大的包容性,让大家都能够接受结果。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明年要做好的九项经济工作之一,就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023年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进一步聚焦绿色技术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低碳服务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应用场景。三是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力度,提高绿色碳汇能力。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新产业聚集地,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可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1、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1191万个

  2023年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12家申领绿证的发电企业和10家绿色电力

  用户代表现场获颁国家能源局核发的首批绿色电力证书。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攀升,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后,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供应市场。

  绿色电力认证体系、促进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2、COP28结束,达成阿联酋共识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就《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定,正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完成《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和落实《巴黎协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其中,首次全球盘点结果包括重申《巴黎协定》规定、在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措施、重申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巴黎协定》等。

  2023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其中提出,到2025年,完成制修订50项以上绿色低碳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初步完善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基础通用和关键核心标准研制,着力补齐通信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亟需标准。加快产品能效、节能评估等节能标准,回收利用、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和服务管理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标准的制修订,实现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建立统筹、协调、完善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有效支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工作深入全面实施。

  2023年12月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举行,接受哥伦比亚主办下一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提议。《公约》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COP16)、《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以及《名古屋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4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哥伦比亚举行,这些会议统称为“2024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上,各国政府将负责审查《框架》的执行情况。各缔约方应表明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与《框架》的一致性。会议将进一步制定监测框架,并推动《框架》的资源调动。除其他任务外,会议还将最终确定并实施公平、公正的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使用惠益分享多边机制。

  2023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递包装要求全面落实,快递行业规范化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电商、快递行业经营者快递包装减量化意识显著提升,大型品牌电商企业快递过度包装现象明显改善,在电商行业培育遴选一批电商快递减量化典型,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达到10%,旧纸箱重复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2023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绿色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国东盟发展、中非发展、中拉发展等6本蓝皮书有关情况,并就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亮点,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平台作用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其中,《绿色丝绸之路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

  该《报告》是首份系统阐述十年来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主要进展和成效的官方报告,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报告》主要分为发展成效、发展启示和发展展望三个部分。发展成效部分全面总结了十年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全面展现了中国在支持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方面的重点举措和典型案例。发展启示部分凝练总结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秉持的原则理念和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的贡献。发展展望部分提出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为新时期服务支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梳理总结2023年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发展改革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取得新成效。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3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围绕锅炉生产制造、建设运行、回收利用等全链条和各环节,提出了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协调,绿色低碳、畅通循环,创新驱动、智能高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等4方面工作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工作目标。《行动方案》部署了加快新建锅炉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开展存量锅炉更新改造、持续提高锅炉运行管理水平、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等4方面12项具体任务,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加快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进一步提升锅炉系统能效水平,减少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19、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12月21日,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发布了明年能源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聚焦能源安全、能源结构等重点领域。

  2023年12月25日、2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于25日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稽查办法》《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固定污染源基本数据集第1部分基础信息》《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于28日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修改单、《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

  2023年12月27日,为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活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令第31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的公告

  《规则》规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依据、基本程序和通用要求。并提出,审定与核查机构应对其作出的审定与核查结论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泄露项目业主的商业秘密。项目业主对其所提交的委托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22、《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3)》:“双碳”政策体系正加快构建

  2023年12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3)》(简称《报告》)发布暨‘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报告》指出,从国际看,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且竞争加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虽持续推进,但各国利益分化严重,气候合作难度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双碳”政策体系正加快构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新产业

  2023年1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

  报告在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中提出,着力加强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巩固拓展生态环境质量向好势头。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

  ,加快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定不移履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坚持自主行动,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2023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

  船舶制造天然气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骨干企业减污降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制造水平有效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船舶产品形成完整谱系供应能力,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骨干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示范企业,全面建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新型工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内在要求。25、工信部: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为28%

  2023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28%和38%。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

  2023年12月29日,为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相关决议的要。

(编辑:小编)

客服热线:400-123-4567

公司传真:+86-123-4567

客服 QQ:1234567890

办公邮箱:admin@yljinshu.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02-2023 19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7979号-9

  • 扫描关注公众号

  • 扫描进入小程序